SOQ,是斯科特和道瑞教授俩位教授合作设计的,从最初到现在大概有十几个版本。他们认为创新的氛围,换句话说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土壤是否是一个创新的文化土壤,大概我们可以从9个方面来展开谈一下。
第一个,挑战和参与。在一个创新公司里面公司的目标很重要,员工能被这个目标所激励,感觉自己是这个目标的一不二份,并愿意投身其中,员工要的就是这种感觉。这个指标指的是人们对于公司日常运营、长期目标和远景的参与程度,对公司目标所倾注的精力和承诺积极参与,热情投入。
第二个,自由度。这是指在创新型公司我们需要员工做事有一定自由,不要搞的像机器人一样,老板做什么,下属必须百分之百来做,这点不叫创新。所以在这种自由度比较高的氛围里面,人们感受到工作有独立性,感觉充满能量,可以独立做相关的决策。这种自由度不是简单的授权,更多是公司通过一定的机制,使得任何一个层级、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空间。
第三个,信任和开放。我们认为在一个信任式的环境里面,人会有安全感,在这种相互信任的环境里人的思想也会变得很open,对一个事情有不同的看法,就可以讲出来,而不会惧怕说错了领导对我有意见或者引火烧身。彼此信任对方,他愿意把真诚的情绪,对事件真实的看法表达出来,不会藏着掖着。相反如果信任度不高的话,即使他有很好的创意也不会说,因为会怕说了会被别人偷走,或者被老板据为己有。
第四个,创意时间。这很重要,这只是公司需要给员工有思考和分享创意的时间,能够不断的发展完善测试idea,能够与其他人讨论创意,公司同时认为花这个时间是有价值的。有很多公司实际上是有专门的机制,叫做创意会,或者叫头脑风暴会,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很多的。
第五个,乐趣和幽默。这也很重要,我们会发现一些严肃的公司,进去以后大家都身穿正装,不苟言笑。但是我们认为真正创意的公司是需要好玩,这种气氛让大家感觉很轻松,所以各位想想为什么有些公司,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建议做的好玩儿一点,穿的很轻松,不要求穿正装,甚至可以把猫狗带过来,就是这个放松的机制,让大家觉得好玩一点。我做过很多测试,在工作之外的创意场合非常普遍,有人是在散步的时候,有人是在洗澡的时候,各种各样的场景都很多,但是总而言之,很少在非常认真严谨的时候会有创意。所以乐趣和幽默我们认为是创新企业的特征之一。其实很多公司无论是传统工业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,已经建立一个非常良好的机制,我们都知道Google有一个20%原则,这是指员工可以在工作中大概有20%的时间做一些跟自己本职工作不相关的事情。其实Google这20%的原则是来源于另外一家公司,是我曾经工作过的3M公司,他们在几十年前就有一个叫15%原则,意思是一样,只不过是后来Google把这15%变成20%而已。它的15%原则是鼓励你尝试,鼓励你做一点点好像跟本职工作有点不一样,但是你如果认为说这个方向可能未来给公司带来更多收益,或者给人们带来更多方便,那你就去做吧,它本质上公司有这种精神和理念,通过15%的原则予以保证,所以并不是简单的按照时间计算说15%的时间不用上班。
第六个,矛盾冲突。这是唯一的一个我们称之为偏负面的。换句话说,如果其他的指数越高,则可能说明这家公司创新指数越高;但是“矛盾冲突”指标越高,则说明这个公司的团队矛盾越大,矛盾冲突比较大,人们会八卦,暗箭伤人,桌面底下有些手腕什么的,所以这是一个偏负面的指标。
第七个,创意支持。对待新想法的方式,公司是否鼓励创新,并且提供资源、支持和帮助。刚刚提到Google的20%原则,是在公司正式的规章制度中,明文规定员工有这个权利的, Google的很多新产品积累其实是员工利用这20%的时间做的。在3M公司有一个基金,我们称之为叫起源基金,这个基金特别好玩儿,这个基金是专门支持比如说我这15%做项目,我可以申请基金去支持这个项目,然后这个项目失败,失败以后没关系,3M还有另外一个基金叫起源基金,这个基金专门支持那些在第一轮已经被毙掉的项目,你还想干,那这个基金会支持你继续努力尝试。
第八个,争议和争论。人们会因为一些事情会去争吵,但是都是为了公司好,人们会容忍、鼓励观点和想法上的不一致,容忍不同观点,只要出发点正确,所以在创新型公司里面,我们不太赞成一团和气,有的公司开会后领导会大声问?有没有问题?大家轻声回答“没有问题”或者一片沉默,领导说:有问题就讲出来,没问题,散会。散会以后小团队吃饭时候就聊的不亦乐乎,其实大家是有想法的,这就很麻烦,我们希望大家有想法有观点可以吵,可以说,有想法就表达,表达应该鼓励,只要出发点是好的。
第九个,承担风险。能够容忍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的情况,鼓励和支持愿意尝试,承担风险。公司鼓励试错的氛围和环境,这是我们认为创新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,我们称之为承担风险。
这个模型我称之为创新之树,这9个方面,就如同9个树枝,如果让我们让这些树枝能够盛开,何愁整个树木不会繁盛!